结构超滑X微能源:探索解决介入医学微型化、高可靠性的能源需求

来源:清力技术 2022-10-21

       

      10月17日-18日,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国家介入医学创新联盟与零一学院联合主办的“介入医学与微能源多学科协作中心筹备研讨会暨微能源技术方案研讨会”在深圳坪山顺利召开,中科院院士、超滑技术研究所所长郑泉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于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等共30余位技术专家、投资人、产业界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会,共同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介入医学微型化、高可靠性的能源需求,以及如何通过构建相关产业协作联盟加速其走向应用,造福广大患者。
 

(郑泉水院士在微能源研讨会上做分享)

      在17日召开的微能源技术方案研讨会上,郑泉水院士首先对微能源的巨大前景、多学科协作的畅想做了分享。郑院士指出,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智能化趋势将产生数量极其庞大的传感器系统,为符合应用场景、降低维护成本,这些传感器势必对能源产生微小型化、极长寿命等特殊供电需求。而介入医疗更是一个巨大的应用场景,随着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发展,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式血糖仪,乃至脑机接口等未来技术,同样对微小型化、极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能源产生了迫切需求。


       郑院士在发言中介绍,团队对目前微能源能量转化来源的调研结果显示,机械能具备最高的环境能量密度和理论转化效率。借助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优势和结构超滑技术近零摩擦、零磨损的特性,郑院士团队开发了世界第一台超级微发电机原理样机,其具备体积微小、寿命极长、高功率密度等特点,有望成为微能源领域的优选解决方案。

       郑院士表示,微能源从研究迈向应用要逐一攻克“能量转化模块-电路处理芯片-能量存储单元-整体封装-数据采集”这样一个较长的技术链条。本次研讨会聚集了微能源各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团队、零一学院和来自投资界、产业界的朋友,希望通过研讨交流构建产、学、研、用、投五方面的合作,共同加速介入医学微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产业化进程。

 


(吴忠帅等专家在微能源研讨会上做分享)

 

        随后,南方科技大学于明院士,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材料研究院孙旭辉教授,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周涛教授,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伞海生教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韩运成,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任天令教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国家杰青吴忠帅教授,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王晓红教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王奇教授,清华东莞创新中心副主任、广东莞商清大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邬新国先后在会上做了“Human Machin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Introduction”、《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效应的柔性能量收集及自驱动传感系统》、《微核能源及其发展》、《微型同位素电池技术》、《辐射伏特式同位素电池工作介绍》、《能量收集——从可穿戴出发》、《面向介入医学应用的微型电化学能源系统》、《微能源(Power MEMS)及能量存储研究》、《等离子体技术超级电容器介绍》、《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分享。

 

(微能源技术方案可能性、难点以及合作方式探讨)
       

       会上,与会技术专家及投资人、产业界代表充分就各项技术方案在解决微能源需求上的可能性、难点以及合作方式和相关规划做了探讨。共同研究了不同技术方案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以及前后端技术整合相关问题。
 

(介入医学与微能源多学科协作中心筹备研讨会)
 

       18日,“介入医学与微能源多学科协作中心筹备研讨会”召开。会议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带来的《有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路径探索》开启。超滑技术研究所携手国家介入医学创新联盟、零一学院及多名投资人、企业代表,针对微能源介入医学协作中心的筹备事宜进行了研讨。

       会议达成一致共识,认为微能源蕴含巨大的应用潜力,并且是一种共性且广泛的需求,但目前市场空白较大。构建微能源产业联盟的关键是聚焦和对接市场需求,并根据应用场景具象化产品需求。与会各方希望通过构建联盟加强各产业节点的耦合,推动结构超滑技术与各技术节点的结合与合作,在应用场景的牵引下,有效提高介入医学微能源产品的开发效率。

       丹源医疗王建飞、蓝海资本杨锋以及松禾资本、IDG、华畅医疗、核心医疗等投资和医疗产业界嘉宾参与了本次会议。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