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泉水院士代表中方组织ICTP“纳米/介观尺度摩擦系统中的耗散机制”国际学术大会并作结构超滑重要报告
来源:清力技术 2022-06-09
(图片来自ICTP)
近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所长、北京清华大学微纳米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郑泉水院士代表中国方作为三位会议主席之一,共同组织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在意大利里雅斯特(Trieste)举办的主题为“Dissipation Mechanisms in Nano/Mesoscale Tribological Systems”(纳米/介观尺度摩擦系统中的耗散机制)的国际学术大会,并在大会作了题为“Structural Superlubricity: From Dissipation to Functioning”(结构超滑:从耗散到功能化)的压轴报告,引起了与会学界成员的热烈反响。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简称ICT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下属机构,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力。本次会议于当地时间5月30日-6月2日举行,来自意大利、中国、美国、德国、以色列、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如Michael Urbakh、Robert Carpick、Roland Bennewitz等列席会议,共同对超润滑、二维层状材料的原子摩擦、纳米操纵、粉末和颗粒系统中的摩擦、摩擦理论基础、量子摩擦等与微纳尺度摩擦相关的众多前沿学术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报告课题涉及凝聚态物理、纳米力学、摩擦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
6月2日,郑泉水院士在线上作了本次大会的压轴报告。报告介绍了团队在结构超滑技术上的最新基础研究进展,以及基于结构超滑技术的颠覆性应用技术(如超滑超级发电机、超滑谐振器)的研发情况。报告中,郑泉水院士重新定义了结构超滑,除了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极低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之外,强调了其无磨损的重要特性。
6月2日,郑泉水院士在线上作了本次大会的压轴报告。报告介绍了团队在结构超滑技术上的最新基础研究进展,以及基于结构超滑技术的颠覆性应用技术(如超滑超级发电机、超滑谐振器)的研发情况。报告中,郑泉水院士重新定义了结构超滑,除了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极低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之外,强调了其无磨损的重要特性。
(图片来自ICTP)
2008年,郑泉水院士团队观测到了石墨岛自回复现象,并于2012年确认其为首次在大气环境下实现的微米尺度结构超滑(接触面积达10 μm×10 μm),开创了结构超滑技术,将该领域推向了实际应用。2018年,郑泉水院士团队在深圳市、深圳坪山区两级政府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同支持下,在深圳坪山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结构超滑研究机构,以此为依托持续引领该领域的高速发展。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对纳米材料与器件、微型机械和高精度磁记录技术的需求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交流了最新研究思想和成果,为未来新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